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治疗发热的中药有哪些症状

作者:佚名

问题一:小孩感冒发烧吃什么中药好 中医据辨证施治原则,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表里两感,胃肠型及暑温型感冒,对症施药才能治愈感冒,不然病好不了,还会加重病情. (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烧怕冷、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哆嗽多稀白痰、鼻塞或流 清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应选用谨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九和参苏理肺九。用法照说明或遵医嘱用。并以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注意事项: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症状为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渴、少汗出、咳嗽吐黄痰、舌苔薄白或微黄、舌尖红赤、脉浮数等。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等。按照说明服用,病情重时可以加倍用量,小儿酌减。忌用羌活丸、理肺(参苏、通宣)丸等。 (3)表里两感(风寒和风热混合型感冒):症状为高热、恶寒、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头红赤。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治理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九(散)、重感灵片、重感片等。注意不宜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因疗效欠佳。若属流行性感冒可服用复方大青叶冲剂、感冒冲剂等。 (4)胃肠型感冒与暑热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烧、热度不高、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浮等。应选用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等。胃肠型感冒者不能选用保和九、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 所以若以咳嗽、流涕为主,伴低热,周身酸痛的感冒初起时,应选 感冒清热冲剂 。 咳嗽偏轻、白痰,首选急支糖浆。 咳嗽偏重、有痰色黄,流涕轻,不热,症状已有几日,可选羚羊清肺。 感冒初起,发热摄氏38度以上,选用羚翘解毒。 冬季感冒一般为内里积热,外感风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现。咽痛轻者可用西羚解毒或感冒清热冲剂加板蓝根;咽痛重伴口干口渴喜凉,低热、大便干,应用感冒清热冲剂加牛黄上清。 久咳痰少,口干舌燥,体质偏弱者宜用川贝类咳嗽糖浆,反之痰多,体质强壮有上火表现的不宜用,以免加重病情。当痰多咳重伴胸闷时,就应到医院找中医看病吃汤药,不能再吃任何止咳糖浆

问题二:感冒发烧吃什么药比较好? 你好,当然是对症下药比较好。

春天的感冒多为风寒感冒,是寒气侵袭了肌体。当人的皮肤受到寒邪侵袭时,皮肤有自我保护功能,就自动关闭了。这样寒邪就不能再进入人体。但皮肤关闭后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就造成了发烧。这时就需要把皮肤疏通,把热量散发出去,感冒也就好了。

风寒感冒唬主要特证:流清涕、发烧、不出汗。

如果没有上面的特证,可以再询问

所以中医对风寒感冒选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

西药可以吃康泰克、快克。

如果不想吃药,还可以熬生姜红糖水喝。生姜是温性、发散解表的、红糖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所以生姜红糖水可以治疗外感风寒的感冒。

发烧常用的中药方

我们在 发烧 的时候常用的 中药 方是什么?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发烧常用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发烧常用的中药方

桂枝汤 (发热汗出、鼻流、清涕、 鼻塞 )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证+ 咳嗽 )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 杏仁3 厚朴5 大枣2枚 炙甘草5

桂枝二陈汤(桂枝汤证+咳嗽、痰多、浊鼻涕多)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 陈皮5 半夏5 茯苓5 大枣2枚 炙甘草5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受风初起,怕冷、清涕、无汗、咳嗽)

桂枝6 白芍6 麻黄3 杏仁3 生姜2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桂枝二越婢一汤(受风初起,怕冷、清涕、咽干、痛,咳嗽 黄白痰、口干等)

桂枝6 白芍6 麻黄5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5

小青龙汤(外感风寒,咳喘、流清涕、喷嚏、痰液清稀)

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证+口干、烦躁)

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生石膏15

大青龙汤(外感寒邪初起,发热高烧、怕冷、无汗、唇红、烦躁,服后汗出后,即停,出汗后不可重复再用)

麻黄6 桂枝6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柴胡桂枝汤(发热、汗出、头痛、关节痛、呕恶、心烦、咽干等)

柴胡9 黄芩6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麻黄附子细辛汤(素体阳虚,或有过敏 鼻炎 ,怕冷、流清涕、喷嚏、不发热、乏力、嗜睡等)

麻黄6 黑附片6 细辛2 炙甘草8水煎服,

处方中 用药 针对2–8岁的年龄,成人可多喝一些,更小的可少喝一些,量不变,!

煎服法:水煎服,水开后煎20分钟,早中晚各一次,一日一剂

感冒 发烧吃什么水果?

1、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具有 清热 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等功效,是夏季食用率最高的水果之一。感冒加重时会出现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热症,适当吃点西瓜正好能缓解相关症状,有助于感冒的痊愈。

高烧大量出汗后,如果不吃不喝很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最好先吃点西瓜或喝些鲜榨西瓜汁,它们可以帮助退烧、补充体液、消肿利水。在炎热的夏季,小儿发热时用西瓜皮煲粥或冬瓜薏米煲水,可解暑生津利湿。

2、梨

梨性凉,味甘,可以生津、清热化痰。对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咳嗽出痰等症状都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风热感冒患者,可以用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块,加冰糖炖水口服,会有很好的疗效。梨子本身具有清热效果,能止咳化痰,但是因为它属于凉性水果,对于一开始就是风寒而引起的咳嗽不具疗效,甚至可能会加剧咳嗽情形不过可以藉由炖煮梨子的方式来转变它的性质,让性质转温和,就能拿来当作止咳妙方。

3、马蹄

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凉血 解毒 等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 营养 ,对于发烧初期的病人特别适合。就其营养而言,荸荠富含碳水化合物,热量却不是很高,同时又含有丰富的磷及抗菌成分荸荠英,不仅对骨骼、牙齿的发育有利,还可促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同时又有抑制大肠杆菌等细菌的作用。

生吃虽然清脆可口,但还是洗净煮熟食用最好,且煮过的荸荠更甜、口感更好。发热时吃荸荠,与梨、藕、芦根等汁液配伍效果更佳,不过它仅是 食疗 的辅助方法,当高热不退或病情加重时,还应及早就医。

4、葡萄

感冒发烧适宜吃葡萄,它含有充足的水分和钾元素,能补充因感冒、发烧失去的水分和钾。《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有一句 绕口令 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葡萄的很多招牌营养素都存在于皮中,葡萄汁的功能跟吐掉的葡萄皮比起来,可谓逊之千里。所以建议大家吃葡萄的时候,尽量连皮一起吃。

5、苹果

早在古埃及,人们就不只把苹果当成一种食品,更把它当作一种药材。加拿大人的研究表明,在试管中苹果汁有强大的杀灭 传染性病 毒的作用,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的人得感冒的机会要低。有的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 健康 水果”或“全科医生”。

感冒发烧的时候可以吃苹果的。苹果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有抗感冒,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感冒发烧吃什么水果?鲜苹果汁是不错的选择。这是由于在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可以补充体内营养的需要,同时还能中和体内的毒素。

6、猕猴桃

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同时,猕猴桃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具有预防细菌感染的能力。而金黄色的猕猴桃比青绿色猕猴桃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E,具有缓解感冒症状的效果。

多吃猕猴桃可以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对抵抗感冒有很大帮助。但脾虚便溏者、风寒感冒、疟疾、寒湿痢、慢性 胃炎 、 痛经 、闭经、 小儿 腹泻 者不宜食用。

7、橙子

橙子所含的维生素C很高,比一般水果大约多30%以上。如果你想在冬天远离伤风感冒和 流感 的纠缠,最简单有效的 办法 就是多吃橙子,它被誉为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和抵御 疾病 的妙法,其作用不亚于感冒药。

食用橙子一天一个即可,最多不超过5个,且忌与槟榔同食。饭前或空腹不宜食用,否则橙子所含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对胃不利。吃橙子前后1小时内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果酸会凝固,影响 消化 吸收。

感冒发烧吃什么水果?感冒发烧的时候,最适合食用的就是大米粥或者是米汤,这类食物不仅仅营养丰富,同时还非常利于消化以及吸收。大米粥的做法很简单,只要将大米放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了,在给宝宝食用的时候不妨在里面加入适量的糖,这样宝宝会更乐意吃。

感冒发烧不能吃什么?

发烧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病人的饮食原则供给充足水分,再补充维生素,然后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饮食应该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特别应注意以下六个感冒发烧时的 饮食禁忌 。

1、忌吃香菜。 中医 认为,香菜辟一切不正之气,有温中健胃的作用。寒性体质的人适当吃点香菜可以缓解胃部冷痛、 消化不良 、麻疹不透等症状。但是,容易患感冒的人,却应该避免食用香菜。因为这类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而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

2、忌多吃鸡蛋。鸡蛋中含有营养比较丰富,但是不适合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因为鸡蛋中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以后,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增加患者痛苦。

3、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 清理 、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4、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造成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就会下降,多喝冷饮也会加重病情,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危及生命。

5、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 大脑 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 血压 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6、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哪些中药治疗小儿发热效果好?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引起小儿发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染和非感染两大因素。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小儿发热以感受外邪所致居多,亦有因为内伤引起者。中医治疗小儿发热主要根据不同的发热原因,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主要包括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等几类。

小儿外感初起,发热症状较轻的时候,属中医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疏风清热类。如桑叶、菊花、芦根、薄荷、防风、牛蒡子、荆芥穗、竹叶、蝉蜕等。此类药煎煮时应注意不宜久煎,一般煎15 ~ 20 分钟即可,薄荷一定要后入,煎3 ~ 5 分钟为宜。

病势深入,发热程度较重的时候,属中医里热炽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寒水石、生山栀、知母、丹皮、黄连、黄芩、鱼腥草、半枝莲等。

如发热较高且大便不通者,可加用大黄,以通便泻热。如高热伴烦躁,或出现高热惊厥者,应加用钩藤、羚羊角、蝉蜕、白僵蚕等。此类药煎煮时间以30 分钟左右为宜,生石膏应该先煎,并且应用剂量要大一些。

对于热病后期,持续低热的患儿,中医辨证一般属于阴虚内热阶段,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类。如生地、麦冬、沙参、青蒿、鳖甲、玄参、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等。如伴有大便秘结者,可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如低热而兼盗汗者,可加用生牡蛎、浮小麦等。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有许多有效的方药。在选择方药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查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有不少人认为中药退热太慢,其实不然,只要辨证准确,中药对退热也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发热的中成药简介

中医·发热发热(fever)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或者虽然体温正常,但自觉身热不适的表现。发热的病因分类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多属于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阴虚发热阴虚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医碥》卷一:“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症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可选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甲,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阳虚发热阳虚发热指阳气虚衰而致的发热。见《丹溪心法·发热》。《景岳全书·杂证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症见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宜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原。误投寒凉立死。”血虚发热血虚发热亦称血虚热,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

详见百科词条:发热 [ 最后修订于2020/1/29 15:53:25 共1068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以上就是关于感冒发烧用什么中药好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感冒发烧用什么中药好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AI生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酷软下载站 |游饭天堂 |100免费软件下载安装入口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