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作者:佚名

新生儿出现黄疸可以说是一件十分普遍的情况,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黄疸。因此有一部分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多晒太阳便可痊愈,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认知,只有部分生理性黄疸的幼儿才会自行痊愈,而病理性黄疸的幼儿是需要经过治疗才能得以恢复的,严重者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期体内每日所产生的胆红素过多,是成人的2倍,而胆红素的排出却有不畅,从而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淤积而又无法排出,会表现出皮肤、巩膜及甚至是液体都被染成黄色的现象。新生儿黄疸根据病情轻重不一,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的黄疸。那么二者都有哪些区别呢?判断的时候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

①黄疸出现的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足月儿一般是2-3天后出现,而早产儿更晚,黄疸出现的时间为出生后的3-5天。

病理学黄疸:出现的时间一般是比较早的,普遍是在出生后24小时候内便可出现。

家长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可根据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来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黄疸。

②黄疸的程度轻重不一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都是不超过12.9mg/dl,而早产儿也是低于15mg/dl的,且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的幅度是小于5mg/dl的。

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是超过12.9mg/dl的,早产儿也是大于15mg/dl的,且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的幅度也是大于5mg/dl的。

所以可前往医院,有专业的仪器测定每日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以此来判断孩子的黄疸的类型。

③黄疸消退的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一般在4-5天的时候最为严重,但是一般2周内便可自行消退。而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在5-7天达到峰值,最长可致4周可完全消退。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则会相应的延长,足月儿的病理性黄疸消退时间会大于2周,早产儿的病理性黄疸则更久,会大于4周。

④退而复现

生理性黄疸: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消退之后便不会再出现,不会出现退而复现的情况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会不仅持续的时间长,还会出退而复现的现象,黄疸会反复发作。

通过分析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不难看出,其实病理性黄疸病情加重的非常快,一旦血清胆红素大于20mg/dl,会极易可能出现了一些更加异常的表现,如:精神差、抗拒进食、反应迟钝等现象,这些现象提示可能诱发了胆红素脑病,需要立即就医。

虽病理性黄疸的病症危急,也并不是无原因可寻的,且病理性疸的患儿病因也是比较固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新生儿溶血:多见于母亲为O型血而新生儿则为A型或B型。

②新生儿先天胆道闭锁:胆道闭锁会导致体内产生的大量胆红素无法排出,所以血清含量会迅速增加。检查是否为胆道闭锁可通过查看肝功能是否异常,B超的诊断也可以作为依据,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对肝脏产生进一步的伤害。

③母乳性黄疸: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在2-3周内达到峰值,4个月以内会逐步消退。这部分新生儿的状态一般是非常好的,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的程度会明显好转。

④感染性疾病:有些病毒是可以通过胎盘或出生时产道的损伤引起的,导致患儿出现了新生儿肝炎或者尿路感染等,此时是更容易并发病理性黄疸的。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家长可根据以上的一些判断标准及时判断出孩子是否为病理性黄疸,若是生理性黄疸应该使新生儿保持大便的通畅,也可以使用蓝光照射法,效果会比较显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则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情况给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细菌、病毒的侵害,保护好肝脏,同时也要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孩子出现黄疸的时候,家长千万不可大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生宝宝之后,要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之后的2~3天,7天后开始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1~2天,消退时间相对较慢,可能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几乎60%的宝宝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黄疸,黄疸大多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病理性黄疸则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所以学会如何区分两种黄疸十分重要。

首先,生理性黄疸发展速度较慢,一般在孩子出生2~3天之后出现,一周左右达到顶峰然后开始逐渐消退,两周完全消退。病理性黄疸的发展速度较快,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之后的第一天,由于消退较慢,所以会持续三周到一个月不等,也有一些宝宝虽然消退,但又会突然加重。生理性黄疸虽然会导致宝宝的皮肤发黄,但呈现出的是浅黄色,虹膜也有轻度变黄的现象,范围通常不会超过膝盖、肘部。

而病理性黄疸会使宝宝的皮肤颜色呈现出橘黄色甚至金黄色,全身上下都在发黄的范围内,尤其是巩膜颜色较深。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并不好,尤其是睡眠和饮食方面,经常会在睡着之后出现抽搐、惊叫等问题。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况很好,虽然皮肤发黄,感觉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喝奶睡觉,心情好时还会和妈妈互动。

生理性黄疸无需做过多干预,只需要让宝宝多吃多拉,多晒晒太阳,这样能够尽快减轻黄疸症状。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很多医院都可以通过照蓝光的方式进行治疗。有些妈妈并不在意这一点,最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怎么区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主要是看黄疸的总胆红素,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小时或日龄胆红素,胎龄、生后时龄,有无高危因素, 出现及发展规律。

胆红素每日升高<5mg/dl或每小时升高<0.5mg/dl属于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24h内),血总胆达到干预标准或或每日升高>5mg/dl,每小时升高>0.5mg/dl,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直胆>2mg/dl。

具体还需要医生判断。

生娃宝宝之后,该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对未满月的医学专业(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发热,称为新生儿发热。新生儿黄疸是在孩子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使皮肤出现黄染的特征。此外,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新生儿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非常关注。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两大类,这些区别很明显

孩子刚出生,身体比较虚弱,不管什么病都好,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致命伤害。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1、生理性黄疸是指患儿在出生后第二天,黄疸颜色轻者颜色浅,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呈红润的黄红色。多见于躯干、巩膜和四肢近端,但一般为肘部和膝部。第七天至第十天会消失,作用时间较短,具有自愈性,不治疗会好。

2、病理性黄疸是出生后一天内必须出现的黄疸,黄疸颜色为橙色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色。除面部、躯干外,还涉及四肢和手、脚心都发黄。它比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长。严重的可发生黄疸,表现为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这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治疗。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胆红素的分泌和吸收有关,胆红素在体内升高,但升高的原因不同。

1、生理性黄疸与胆红素的分泌量有关,往往分泌过多的胆红素,没有被摄入,相当于 "供过于求",孩子出生后几天就会出现黄疸。因此,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一周就可能出现黄疸。

2.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产生过多的胆红素,未能及时与血清结合,胆红素的含量会增加。这也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吸收能力差有关,这使得胆红素不能与血清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生理性黄疸是出生后第2-3天都是发黄,但手掌脚掌不发黄,黄疸可以出现10多天,孩子周身没有其他不适。生理原因的黄疸病比较轻,不会影响智力发育。病理性黄疸的特征表现是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病情比生理性黄疸严重,还可引起其他疾病。如果是核黄疸,严重的核黄疸会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人还会因为呼吸困难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黄疸会自行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可以用光照疗法治疗。

怎样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属于病理性黄疸呢?

医学上把未满月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多发于出生后的一周内。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

宝宝的黄疸数值怎么看?

黄疸的数值其实就是监测胆红素的水平,胆红素有两个单位,一个是mg/dl,一个是umol/L,他们的关系是1 mg/dl=17.1 umol/L。

怎么辨别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可以根据下方图表进行判断:

简单来说,黄疸出现得早(24小时内)、升得快、程度高、持续久(超过2周者)、退而复现,宝宝有症状如吃奶减少、发热、烦躁或嗜睡等情况的,需立即就医。

黄疸分类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但生理性的黄疸只需要护理得当,会自行康复。

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会在1~2周内消退,也有很多宝宝会持续1个半月,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甚至可能持续几个月。但如果胆红素急剧上升,进入脑细胞,造成“核黄疸”,就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 

黄疸增加,宝宝是从脸→躯干→四肢、眼睛变黄。

黄疸减退,是从四肢、眼睛→躯干→脸退黄。

如果你很难判断宝宝的黄疸退没退,可以2~5天去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黄疸不严重,大概三、四周黄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过,早产宝宝相对要慢一些。

但是,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宝宝,属于“病理性黄疸”,要警惕了。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症状比较重,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而且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黄疸了怎么治疗?

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

目前比较公认的黄疸治疗方法为: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

光照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你的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治疗仪)包裹起来。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照光时注意保护眼睛。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换血治疗用血型匹配的、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血液去置换新生儿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复杂,不良反应也会比较多。儿科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换血治疗的。

常见黄疸治疗误区

1、新生儿黄疸不用治,多晒太阳就可以

晒太阳能帮孩子退黄,但小面积的暴露效果很有限,大面积的暴露孩子无法保暖,所以一般不建议通过晒太阳来给孩子退黄。广西有位新生儿黄疸很高,医院建议照蓝光,但其家长认为“晒晒太阳就好了”,强烈要求出院,后来孩子出现“蚕豆病”险些丧命,最终进行了换血治疗才得以痊愈。

2、多喝白开水/葡萄糖去可以去黄疸

美国儿科医学会表示:明确反对给黄疸婴儿喂水、糖水或者任何非奶类液体。因为多喝水不仅不能降低肠道胆红素排泄速度,反而会加重黄疸。因为消化道充满葡萄糖的婴儿会没有胃口吃奶,吃奶次数和量都会降低,从而影响胆红素的排泄。除此之外,鸡蛋清按摩腰臀、指尖放血、洗中草药水同样是不靠谱的土办法。

3、不建议用茵栀黄去黄疸

4、母乳性黄疸需要断母乳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而且通常没有危害。不过,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建议你还是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这段时间, 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后,继续给宝宝喂奶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治疗黄疸?

大部分新生宝宝都有黄疸,一般是轻微的黄痘,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也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新生儿黄疸)。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当胆红素生成得过快,或者当肝脏反应过慢的时候,胆红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较危险的程度(病理性黄疸)

下面这几种情况可能与其他一些健康问题相关,建议果断咨询医生:

早产宝宝黄疸较高。 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胆红素水平偏高(新闻中的新生宝宝的情况)。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出生后的24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 如果胆红素水平是在出生后的三、四天缓慢上升,那么宝宝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通常是无害的。

总结

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所以很多家长会特别着急,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其实,坚持母乳喂养或是光疗都比用药更有效!即便是因为母乳而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再次提醒,宝宝出生后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于加速胆红素排出,预防早发性黄疸,因此,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晚发性黄疸,综合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也没有必要停喂母乳。

以上就是关于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应该怎么区分?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应该怎么区分?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AI生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酷软下载站 |游饭天堂 |100免费软件下载安装入口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