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1 蒲公英白果茶去湿热解白带
原料:蒲公英20克,白果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白果放入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十分钟。将洗好的蒲公英和白糖一起放入茶杯或茶壶中,冲入煮好的白果汤及白果,加盖静置五分钟即可饮用。每日1剂。
白果除了能定痰喘,治哮喘咳嗽外,还能除湿解毒,收涩止带蒲公英性寒,味甘,最能清热开泄,凉血利尿,解毒消炎,对于全身上下的炎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两者配伍使用,起清热除湿,凉血利尿,解毒消炎,收涩止带之功。
2 柴胡黄连茶清热燥湿,敛汗止汗原料:柴胡10克,黄连6克,蜂蜜适量。
做法:柴胡和黄连一同研成粗末,装入双层纱布袋中制成茶包,放入茶壶或保温瓶中。冲入600毫升左右沸水,加盖闷20分钟左右,饮用前调入蜂蜜。每天1剂,代茶频饮,1天之内饮完。
柴胡是清虚热的中药,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和寒热交替症状,还可以帮助清除体热,减少出汗,黄连以“苦” 著称,苦能泻火,同时又有很好的燥湿功能,常被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呕吐等治疗,两者配伍用,可清热出汗,燥湿止汗,适宜于潮热盗汗,骨蒸心烦等症。能有效去除患者体内湿热,起到止汗敛汗的作用。
3 茯苓猪苓粥除湿热清宿便原料:茯苓,猪苓各15克,薏苡仁50克。
做法:薏苡仁洗净,再用少许冷水浸泡1晚上或5-6小时后如果,加水约800毫升,大货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茯苓,猪苓用少许清水浸泡15分钟后放入粥中同煮,待薏苡仁开花,粥成即可,每天一剂,可分1-3次服用。
薏苡仁最能清除湿热,茯苓也是健脾利水的药材。猪苓味甘,淡,性平,能入心,脾,胃,肺,肾及大肠经,也以利水渗湿为主要功能,而且是治疗大小便不利等病的常用药材,所以三种药材同用,能快速有效的涤净人体三焦中的湿热之气,起到调理肠道,通大便的作用。
4 薏苡仁丝瓜汤清热利水,消肿排脓原料:薏苡仁30克,丝瓜1条。
做法:薏苡仁先淘洗干净,用少许冷水浸泡1晚或5-6小时。将泡好的薏苡仁放入炖锅,加水约600毫升,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煮,将丝瓜 洗净,刮去外皮,切碎待用待薏苡仁煮开熟透时,下丝瓜再煮2-3分钟关火,根据自己喜好加冰糖或食盐调味,每日1剂。
薏苡仁性寒,味甘,淡为主要特点,是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排脓的药材,能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气,达到消除粉刺,痤疮,痘痘的目的丝瓜由于其性寒质滑的原因而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可以吸走身体中的湿热,对于湿热体质所致的各种皮肤炎症有很好的疗效,二者搭配使用可补气健脾,清热利水,消肿排脓,美肌没颜之功,适合调理因湿热所致的粉刺,痤疮,痘痘肌其他化脓性皮肤炎症。
湿热 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那有哪些中成药对治疗湿热有效果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可以治疗湿热的中成药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 头晕 目赤, 耳鸣 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 养胃 ,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中药 。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 清热 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 腹痛 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湿热如何形成的
外感湿邪。
长时间居住在潮湿的地方下雨天没带雨伞,冒雨回家后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出现湿邪,另外,湿邪没有及时除去,入里化热,出现了水热互结的现象从而出现湿热。
饮食习惯。
喜欢吃油炸、生冷、烧烤等油腻肥甘之类容易 上火 的食物,导致脾胃 消化 功能差,脾湿淤积易产生湿热。
服用太多的西药,导致湿热加重。
药物进入人体后,攻击邪气的同时还会损伤正气。特别是西药如抗生素,都属于苦寒性药物,很容易生湿热,而且对脏腑的伤害比较大,许多老年人每天至少服用3-5种西药,因此他们体内的正气会逐渐虚衰,导致湿热缠身,整天头晕脑胀、眼花耳鸣、消化不好,一会 血压 高、一会 血糖 高、一会关节痛,总之浑身都是毛病,他们就会服用更多的药来缓解 疾病 ,而不知道祛除湿热,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身体越来越糟糕。
烟酒无度,熬夜不止,湿热滋生伤五脏。
酒,性热而有毒,湿中发热,近似于火,所以要少喝。酒性本来就气热质湿,酒热里面带有湿,很容易伤及脾脏和肝胆,诱发一系列疾病,比如:酒精麻醉脾,导致脾的功能停滞,脾的调度功能丧失,消化能力势必会减弱,主要表现为:胃酸、胃胀、烧心、厌食、呕吐饮酒过多还会损伤肝的疏泄功能,表现为腹痛、腹胀的时候呕痰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苔厚腻、面目俱黄。
而烟性热味辛,有毒,伤肺气,肺主气,主水液,肺气虚,身体 健康 就会出现问题,五脏六腑出现相应的疾病转化,气血、阴阳失衡,人就容易生病。很多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吸烟的人罹患 肺癌 、 胃癌 、膀胱癌、 肝癌 等概率非常高,另外,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猝死综合症、 呼吸 功能下降、中风等都是由于吸烟的人体内湿热淤积过重造成的。
湿热重如何饮食调理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夏季容易出现 湿热 症状,这个时候也有很多湿热体质的朋友叫苦连天,感觉身体十分不舒服,那么 中医 上有什么去湿热的 中药 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老中医湿热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苦参
为豆科 植物 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 清热 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 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 湿疹 ,湿疮,耳道流脓。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 产后 血晕。》》精彩阅读: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苦瓜
用于 中暑 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 补肾 ,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 壮阳 。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 呼吸 道感染、肺热 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 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文中我为大家介绍了6款去湿热的中药,虽然这些中药都有去湿热的作用,但是在服用中药之前最好先咨询下医师,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去 湿热 的 中药 很多人在有湿气的环境中呆久了,比较容易引起人体肝胆湿热,表现为目黄身黄,发热恶寒,脾气暴躁,胁痛口苦,胸闷,食欲不振。如何缓解这些症状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中药 方剂 治疗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中药除湿热方剂
苦参
为豆科 植物 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 清热 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 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 湿疹 ,湿疮,耳道流脓。
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 产后 血晕。》》精彩阅读: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苦瓜
用于 中暑 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 补肾 ,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 壮阳 。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 呼吸 道感染、肺热 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 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湿热辩证的方法
通过对湿热证三型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对清热药和利湿药的选用相应地有所侧重:初起湿重于热者,以利湿药为主,清热药为次随着病程病的发展,湿渐化燥化热,演变为热重于湿时,则应以清热药为主,利湿药为次湿热俱盛者,则清热与利湿并举。辨别湿热之偏轻偏重,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看舌苔其次问口渴。若湿重热轻者,舌苔白且腻,口淡不渴湿热并重者,舌苔黄厚腻,口渴不欲饮,或口渴而喜热饮热重于湿者,舌苔黄微腻或黄燥不腻,口渴明显而欲饮。
清热药与利湿药大多数为寒凉之品,属于“阴柔”之药物,其性凝重粘滞,守而不走,较难以运化而影响疗效,而且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酌情配伍温燥行走之品,如川厚朴、陈皮、木香、苍术、法半夏、桂枝等属于“阳刚”之药物(即使属于热重于湿也不例外)。以促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有助于药物的运化,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疗效。
湿热犯胃恶心呕吐 食疗 方剂
1、鲜芦根30克,广霍香10克,白糖适量。先将鲜芦根和广霍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温服,连服2天。有化湿、清热止呕功效。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
2、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3、薏苡仁、粳米各30克。将薏苡仁洗净加水煮烂,再加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2-3天。有清热袪湿止呕功效。
以上就是关于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湿热的中药方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湿热的中药方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AI生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